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 创新新时代家教名校新常态
——家教名校建设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进一步强调了家长、家庭在教育以及孩子道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推动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我县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家教名校16所,市教育局授予市级家教名校26所,县教体局授予县级家教名校15所。
实践证明,家教名校因家长学校实施家庭教育而生发,因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而赋名。巩固和拓展家教名校成果,要着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落实家校共育新举措。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学校是提升家长综合素质和家教水平、密切家校联系、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新时代家长学校建设的思想认识
家教名校立足于家庭教育,拓展于家校共育,主阵地是家长学校。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动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充分说明了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各校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守好家长学校主阵地,在实施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中运用好新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重新审视“家教名校”这份荣光,重新考量“家教名校”的发展方向,认真做好家校共育这篇大文章。
二、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四个”保障
我县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教体局主管、教育关工委主抓、部门参与、中小学主办的家长学校运行体制机制。各级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班级和年级家长委员会工作。要建章立制,落实保障,构建家庭教育根基,一是组织保障,二是制度保障,三是经费保障,四是队伍保障。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着手,往实处着力抓落实,创新家教名校新常态。
三、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标准化建设
我县家教名校授牌后,多数学校创新家教名校新常态,以“标准化、课程化、特色化、常态化”为基本要求,创特色、上水平、树典型、做示范。但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认为牌子拿到了,可以歇一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对家长学校重要性认识不够,处于应付;二是队伍未形成,没有真正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三是缺少对于家教名校办学模式的研究,没有建立课程体系计划,甚至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针对存在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印发《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中共合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见》。家教名校要带头做到“十有”(即有牌子、有机构、有经费、有师资队伍、有制度、有阵地、有统一教材、有教学计划、有正常活动、有档案资料、有教学效果)、“五落实”(教学计划落实、教学时数落实、教学管理落实、教师队伍落实、课题科研落实),做到考勤制度化、管理科学化、参与全员化、评优常态化。
四、重品德重做人,立德树人教育是家长学校的重中之重
家长学校的重点是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教育”,“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第一个台阶”,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新定位、新方向,为广大家长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调查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是什么,他们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孩子学习文化和智力开发上,而忽视了孩子最本质的东西的培养,即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对性格的养成,对思维方式的训练等。要牢记举办家长学校的初心就是家校协同,立德树人,家长学校的重点就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引导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是品德教育,家长首先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做人之道”。
五、加强家教名校建设,实现家校共育新突破
家长学校的生命线是办学质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至关重要。要以“三注重”、“四个第一”为引领,推进家教现代化工作取得新进展。要深入宣传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论述,推进家教工作重基础,上水平。家教名校要打造家长学校精品课,课程内容要与当前时事相联、与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相联、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需求相联,课程模式和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从我县近三年上好起始年级家长第一课的实践看,有好的课程,好的老师,备课从调查研究入手,充分运用案例、现代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家长受益大。我们要牢固树立办学质量是办好家长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全面推动家长学校提质增效。
如何提升家教名校的办学品质和社会影响力,真正实现家校共育新突破。我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教育理念要有新突破。要从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高度,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孩子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社会的。学校组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不仅是从教学角度对于家长进行“科学育子”的直观教育,更是从国家层面,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出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掘墓人,将“科学育子”升华为“为国教子”。要把这种理念根植于心灵深处,从单纯的家庭教育引向国民素质教育,从单纯的家庭责任扩展到公民的国家责任。家长参加家长学校,接受家庭教育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因此,学校应理直气壮地办好家长学校,推进家校共育。
二是课程设置要有新突破。既要按照家长学校教材设置的科目,如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珍惜粮食和学习用品的节俭教育,讲实话、不撒谎、考试不作弊的诚信教育,对防溺水、防火电及行路安全教育,等。这些课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性强,教育素材多,家长容易听进去、记得住,这些都要保持下去。也要结合当下学校教育生活中面临的校园欺凌、性侵、吸毒等,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还要加强防家庭暴力、防网络信息诈骗、落实监护人责任等法律教育,使家长学校教育增强针对性、赋予时代性。课程的内容设置要拓展,要创新,要与时俱进。
三是教育手段要有新突破。家长学校常用的教育方式是将家长集中起来,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是一种好形式,可以坚持下来,但同时也应考虑家长群体的特殊性,之一是大多数家长在上班,难以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必须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便捷的有利条件,建设网上家长学校,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之二是一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没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正面直观教育。加之,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提倡聚集性学习。因此,一人讲大家听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必须与家长实际和疫情防控形势结合起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形式办好家长学校,推广网上家庭教育。
四是管理机制要有新突破。要整合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能,落实家校联席会议制度。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督促家长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作用,切实做到“十有”、“五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打造专业队伍,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支持体系和保障措施,调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实现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家校共育新格局、新突破。
肥东县教体局关工委:葛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