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关工委建设

信息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3-07-29 16:44 【字体:

                                                                                                         浙江省宁海县关工委

  
  近几年来,我县关工委以“三年基层工作年”为契机,以“双创建”活动为载体,即在乡镇(街道)开展创建“五好”乡镇(街道)关工委活动、在村(社)校开展“三好四无”创建及提升巩固活动,奋力推进基层关工委建设。2012年,15个乡镇(街道)通过“五好”乡镇(街道)关工委验收,创建达标率为83%;169个村、18个社区、84所学校获得村(社)校共建先进单位,创建达标率分别为46%、60%、100%。村(社)校共建“三好四无”创建活动案例获得宁波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
          一、规范创建程序,基层建设有序推进
      宣传发动,提高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在工作中重在做好宣传发动,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关工委内部驱动、相关部门联动的共创局面,共同推进“双创建”工作。我们通过汇报、座谈、召开会议等形式,取得了县委、县政府和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的重视和支持;通过颁发文件,编印《工作指南》等,统一基层关工委认识;通过召开共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会,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取得社会认同、群众赞同。
      科学规划,按章办事。2007年,我们联合县委组织部、教育局出台《关于在全县开展村(社)校共建“三好四无”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012年出台《关于在乡镇(街道)关工委中开展创建“五好”关工委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制订《考核细则》,从而明确创建内容、实施要求和验收标准,使“双创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示范先行,典型引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三好四无”共建工作首先在19个村和4所学校进行试点,并及时发现亮点、总结经验,培树典型,为创建活动提供范本。每年召开一次创建现场会,《编印创建工作指南》,组织先进典型进行经验介绍,做到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分片联动,现场指导。为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县关工委建立巡视指导组,把全县18个乡镇(街道)分东、南、西、北、中五片,巡视指导组划分五个小组深入到各乡镇(街道)开展巡视指导活动。在巡视中,坚持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典型推广、督促指导、检查验收,促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考核表彰,提升复评。创建活动中,我们制定了《宁海县“三好四无先进村(社)校”考核细则(试行)》和《宁海县“五好”乡镇(街道)关工委评分细则》,分发各基层关工委,并规定了一票否决的条件,在无否决的条件下,达标90分以上的通过考核,创建活动每年度考核一次。按村(社)校自查(乡镇、街道自查)一一乡镇、街道、教育系统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复查(片区现场评审)一一县共建活动领导小组考核验收一一县委组织部、县关工委表彰授牌程序进行。验收工作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走访、公开评定、现场反馈五个环节,既肯定成绩,也指出问题,提出下步完善提高建议意见。尤其是现场反馈,当场亮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促进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
          二、创新创建方法,提升创建工作实效
      加强组织建设,构建“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在组织体系上建立县一一乡镇(街道)一一村(社)校企三级创建体系。县级成立由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综治办、团县委和县关工委等部门有关成员组成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乡镇(街道)建立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关工委副主任、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综治办、共青团、学校负责人和村党支部书记及“五老”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关工委组织实施;村(社)校级,由关工委具体实施。从而形成了党政搭台,关工委唱戏,“五老”和村官主演的创建组织网络。
      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四大保障”长效机制。一是与组织部联合发文,优化班子配备。在乡镇(街道)换届调整时,县关工委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重视,联合发文,对基层关工委组成成员、职责进行规定,确保班子建设有条不紊进行调整,争取领导班子最优配置,尤其强化了常务副主任这一支核心队伍,不但做到有人办事,而且能干成事。18个乡镇(街道)关工委共配备班子成员157名,配有常务副主任,并设立关工委办公室,配备办公室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21人;363个行政村和30个社区关工委配备班子成员2315名。二是与各部门齐抓共管,激活联动机制。建立了由宣传部、政法委、教育局、法院、公安局、关工委、团、妇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和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以及青少年法制教育和违法犯罪情况的新趋势、新动向,制定相应对策,做到“思想教育联抓、文化活动联办、困难学生联助、问题少年联帮”,推进齐抓共管。三是纳入全县考核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从2011年开始,县关工委制订考核办法,并纳入全县目标考核体系,分值为1分。据统计,2012年,乡镇(街道)关工委办公经费达100多万元;胡陈乡、黄坛镇、强蛟镇还专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改善了关工委工作条件,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地做事,夯实关工委基础建设。四是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档案资料。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一系列相关制度,如学习培训、考核、调研、帮教帮扶、扶贫助学等制度。整个创建工作均按创建要求分类建立了创建资料台账,建立了青少年、“五老”等情况数据库,为基层关工委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强化队伍建设,发挥“五老”独特作用。各基层关工委广泛发动“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县建立了25个宣讲团,112个关爱工作团,共有5685名“五老”参与活动,形成了核心队伍(关工委领导成员)、骨干队伍和参与队伍共同发挥作用的良好局面,使基层关工委强班子、扩队伍、增活力。通过“五老五进五讲五帮”活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百千万”活动,帮教有问题和失足青少年879人,其中有进步的达85%,取得明显进步的达50%以上。143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协助文化等部门进行网吧监督,形成“‘五老’严格监督,部门严厉查处、学校严加教育”的良好格局,为未成年人搭设一道网吧“防火墙”。
          三、搭建创建载体,拓展活动育人平台
      深化系列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思想现状和村(社)校实际,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组织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的大好时机,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健康向上的教育活动。近三年来,受教育青少年达80余万人次。一是围绕中心任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突出一个主题活动:2011年开展“党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2012年度开展“学雷锋、心向党、讲文明、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二是结合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开展专题活动。如围绕“清明之思”、“端午之忆”、“重阳之尊”“环保我先行”等主题开展系列专题活动。三是青少年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调的“三为主三配合”教育模式。即“学习期间学校为主,家庭、社会配合”、“节假日期间社会为主,家庭、学校配合”、“双休日期间家庭为主,学校、社会配合”,全方位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2012年,共有假日学校42所,受教育青少年达6.03万人次。
      创建“三好四无”共建品牌。在共建活动中,我们以“五老”人员为主要工作团队,协调相关部门,以村(社)、校为依托,以倡导“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和无赌博、无不孝、无辍学、无犯罪”等为主要内容,以“关爱、帮教、激励”为主要手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各村(社)校关工委开展“新三好生”联评工作,被评为“新三好生”的在村(社区)张榜公示,并由关爱基金给予奖励表彰,同时对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形成了未成年人崇学争优的良好氛围。全县未成年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年年呈下降趋势,各共建村(社)校基本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其中,大佳何镇连续7年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桑洲镇连续3年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
      关爱结对办实事做好事。在创建活动中,开展“大手拉小手”、“千名‘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等活动,积极倡导帮困助学长效机制,倡导创建单位建立关爱基金。如今,全县共建立136个基金,关爱助学1.8万人次,资助金额达800余万元。县关工委2012年结对800余名贫困中小学生,每学年1200—1500元,共计83万元。西店镇7个创建村均设立村级关爱基金,并年年召开奖学助学表彰大会,营造崇学助困氛围。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