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新闻以生命(长丰)

信息来源: 长丰 发布时间:2019-06-06 17:08 【字体:

赋予新闻以生命

 

刘冰石

 

新闻可以有生命吗?   

回答是肯定的!   

新闻没有生命,就是一堆废纸、一块干柴;而新闻有了生命,则像一团明亮跳动的火焰,催人奋起,照亮人生。  

虽然大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有青春就有苍老,而他采写的新闻作品不会衰老、不会死亡――他30年前写下的“豆腐块”,至今读起来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这位让新闻具有生命的人,就是被誉为“长丰县新闻发言人”的长丰县新闻传播中心主任――孔宪昌。   

要让新闻有生命,写稿人首当默默奉献

195610,孔宪昌出生在长丰县窑河湾畔的一个农民家庭。孩提时代,他就迷恋上了古典文学,迷恋上了文学创作。1974年底,他参军入伍。在部队,这个爱好文学的“秀才”干起了新闻行当,上海以及部队的媒体都曾留下过他的“大名”。1980,他退伍回乡,那阵子,他以步行当车,哪里有新闻,他的身影就闪现在哪里,当地群众称赞他是“俺老百姓队伍里的土记者”。    

1983,孔宪昌先是受聘长丰人民广播电台当了一名记者,后被调到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从此,他如鱼得水、如痴如醉;笔耕不缀、奋斗不止。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他以苦为乐,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汗作春雨写人生。    

那年年底,该县马厂公社黄山大队涌现出了一批率先致富的好典型,他得知后,决定在春节期间将黄山大队经验宣传出去。当时,交通闭塞,通讯设备落后,他于大年三十下午步行赶到该村。与村民们一起过完除夕,已是晚上10点多钟,为了赶早报道黄山村里喜过年的现场,他走了5公里的夜路,来到淮南大通火车站,乘上零点的火车,到达县城,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将稿件写好,然后乘坐夜里4点多的火车,将稿件送往省城的新闻媒体。    

大年初一中午,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家中和亲人们团聚时,酒桌上洒下的却是父母埋怨的泪水。    

熟悉孔宪昌的人都说,为了新闻事业,他连命都不顾了。这说的一点不假。    

19917,天穹如同一只巨大的漏斗,狂泄不止,当时的水湖乡大周村数百名群众被围困在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上,尽管如此,干部群众临危不乱,垒石筑坝,保卫家园。为了及时报道他们中的感人事迹,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孔宪昌不顾生命危险,凫水500多米,赶往孤岛采访。途中,由于水流太急,所带的衣物成了负担,他索性把衣物抛进水中,赤膊上阵,采写了《窑河湾斗水人》长篇通讯,被市新闻媒体采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2003年四五月间,非典盛行,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一方面深入一线,采写抗击非典新闻。另一方面多次请来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宣传长丰抗击非典的典型。通过他的努力,长丰抗非典新闻被中央、省、市媒体采用30多篇。    

30年的新闻生涯,孔宪昌很少有星期天、节假日。2009年春节长假期间,已年过半百的孔宪昌,顾不上与亲人们团聚,从年三十晚上开始,连续7天踏冰雪、冒严寒,采写农民过年、草莓销售、劳务输出等新闻,7天里发稿10多篇。    

要让新闻有生命,写稿人理当独具慧眼    

199411月下旬,当时担任长丰县县长的陶登松率领考察团赴苏南考察,孔宪昌随同前往。一路上,陶县长玩“抠”到位,你要游点山水,他让你到此止步,你要品点异味,他让你赶快闭嘴,你要弄点名堂,他“抠门”一关,将你拒之千里,以致“抠”到吃的是老白菜配米饭,住的是一般大通铺。一个星期的考察结束后,孔宪昌与县政府办的同志一起研究新闻报道事宜,大伙劝他写“借鉴外地经验,加快长丰发展”的稿件,孔宪昌却认为,以上主题尽管必须报道,但县长玩“抠”同样是新闻的重大主题。为此,他另辟蹊径,写下了《考察路上的“抠县长”》一稿,稿件发出后,不仅被多家媒体采用,而且被评为“全国党报好新闻三等奖”, “安徽经济好新闻奖一等奖”。    

1999,孔宪昌到陶湖乡采访该乡司法所所长事迹,整整两天时间,他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掌握了大量的先进事迹后,他反复琢磨,最后确定了帮两劳教回归人员重新做人的主题,一口气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汇聚暖流濯心灵》长篇通讯,稿件发出后,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四个一工程奖”。    

200328,是机关上班的第一天,县委、县政府不失时机,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当时领导提出把新闻宣传的主题定在干部作风的转变上,对此,孔宪昌翻阅了大量资料认为,转变干部作风固然是新闻,但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工作考核说到做到,兑现到位,不打“白条”,其新闻价值更高。为此,他写下了《长丰经济工作考核动真格》一稿,次日,《安徽日报》便在头版头条采用,不久又被该报评为好稿。    

要让新闻有生命,写稿人更当为农民说话    

“通讯员不为民说话,不如回家抱娃娃。”这是孔宪昌多年做外宣工作的准则。    

1989年秋季,长丰县在粮食收购中,因资金不到位,导致粮站纷纷向农民打白条。孔宪昌得知后,几经调查,写下了《长丰县粮食收购白条现象严重》的稿件,被《安徽日报》等报纸采用后,得罪了一些单位,他们不经缜密调查,硬是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帽子扣在了孔宪昌头上,尽管如此,他没有被吓倒,一方面到有关部门据理力争,另一方面,痴心不改,为民请愿,最终促使解决了收购打“白条”的问题。    

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的杜集乡多年来由于资金紧缺,水利设施条件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以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2000,孔宪昌请来《合肥晚报》记者,广泛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连续报道,为民请水,引起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次性解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80万元。    近年来,长丰县确立了快工强县,优农富民,三产兴城,发展城郊型农业、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之路。为了促使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及大批农产品、大量劳力走出县门,走向市场,孔宪昌在做好策划工作的同时,先后邀请中央、省、市新闻单位记者计1000多人次对长丰举办的草莓节、贡鹅节、桃花节、龙虾节、百万头仔猪交易以及招商引资、劳务输出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提高了长丰知名度,不仅使海内外商家纷纷沓来,同时也促进了草莓、贡鹅、瓜、桃、仔猪等农畜产品迅速进入国内外市场。    

尤其在草莓宣传上,孔宪昌20多年如一日,借用舆论工具,为草莓营销鼓与呼。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合肥日报》等主流媒体发稿500多篇。强大的舆论支持,让长丰草莓登飞机、进宾馆、入超市,在北京的草莓市场占有额达70%以上。目前,“长丰草莓”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全县草莓面积已由几十亩发展到12万亩,被确立为中国草莓第一大县,农民人均从中增收2000多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30多年来,孔宪昌先后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计300多万字,110多篇荣获各种新闻奖励,其中省以上16篇。同时先后27次被合肥晚报社评为优秀(百佳)通讯员,受到市、县表彰30多次。

 

编者注:孔宪昌现系合肥市关工委新时代“五老”报告团成员、长丰县关工委宣教处处长

打印关闭